東野圭吾的「湖邊兇殺案」曾經是少數我不喜歡的東野作品之一(另一本是『殺人之門』),男主角立場的轉變讓我很不適應,無法接受一個處心積慮設計老婆的心機男子到書末宛如金田一一化身,在眾角色圍繞中正氣凜然地推理命案。其實裡面每個成年人在私德上可說是千創百孔,每個人都是這起命案背後陰謀的重大關係人,但若回歸到「命案」本身,這個「因」可是男主角種下的啊!
死者英里子不但是男主角並木俊介的外遇對象,曾在徵信社工作的她,也在私底下調查並木妻子(美菜子)的個人交遊,只因並木也懷疑妻子外遇,想先下手為強逼妻子離婚。但英里子卻意外調查到補習教育黑幕,想藉此勒索的英里子因此為自己招來死亡的命運。並木的立場就是從這裡轉變的,為了查出命案內幕與兇手,發現自己的妻子與幾對夫妻好友為了讓孩子能上好學校,與補習班和名校主管做了不少不可告人的交易。書中出現好幾次並木對妻子感嘆扭曲的教育制度,對妻子及其朋友的作為不置可否……我就是看到這裡火起來的:「並木先生,你有什麼資格說別人啊?」
但是最近重看卻帶來不一樣感受。其實表象諷刺升學主義,內藏對家庭與婚姻制度脆弱指涉的涵義以前雖然也看得出來,印象卻不是這麼深刻。
為何現在突然看通了?我知道是為什麼,因為我結婚了。裡面好幾句關鍵的話語,現在對我產生了共鳴。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孩子是夫妻、家庭還能契和一起的黏著劑……」「……並木先生,因為你的孩子是美菜子跟前夫生的,所以你才毫不在意他的出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孩子」的存在是本書重大的母題,沒有孩子一切即便瓦解。書中每對夫妻早已貌合神離,為了走後門,牽涉命案髒了自己的手,但只要想到「為了孩子」,就好像一句咒語,一切的痛苦即可解脫。男女家庭究竟是為何結合約定共處一生?沒有孩子或是不想以孩子未來共同目標努力的夫妻難道就注定是一盤散沙嗎?
我們夫妻倆在剛結婚時,就不斷詔告諸親友,我們不打算生孩子,請別再問我們何時生孩子了。當然我們還是很識相,清楚這種對新婚夫妻的問候不過是種客套,笑一笑,四兩撥千金即可應付回去。有次跟某個已婚有小孩的男同事又聊到孩子的話題,我倆當然又是笑著表達我們的主張,但只見男同事意味深長地回應:「等到結婚一年後就不會這麼天真了。這跟傳宗接代無關,孩子對夫妻之間的意義真的很重要……」
還差一個月就正好是我夫妻倆結婚一週年紀念。在這一年內的確經歷一些事讓我體認到戀愛與婚姻的重大差異,這是很難用言語明說的感觸。在談戀愛時只要兩人相處的好,就一切都解決了。但是結婚,就是一個家庭,一個生命共同體,我們要為了什麼而共同努力?我們要為了什麼往前邁進?
這個「什麼」代表很多意思,可能是孩子,可能是房貸,可能是事業,也可能是無形的,看不到的東西。我可能是想太多,庸人自擾。每當我為這個「意義」煩惱,老公總是笑著說:「就照著這步伐慢慢走就好,不要想太多。」
我了解他的意思。也許「相處的好」是戀愛中的我們所追尋的目標,「相處的更好」則是成為夫妻的我們未來追尋的目標。
因為害怕一時的空虛,把孩子當成維繫夫妻感情的工具,對我來說簡直像是飲鴆止渴。別怪我太偏激,如果不是真心喜歡孩子,不是有傳宗接代的重大壓力,就別輕易生孩子。當「孩子」這個夫妻黏著劑有一天離開,夫妻的空虛還是存在,此時已是歐吉桑歐巴桑的夫妻倆,該如何面對早已乾澀無味的兩人關係?明明變調的夫妻關係應該是由成年男女自行負責,卻要小孩子來當調解中間人,這何嘗不是種自私?
最後,這畢竟是本推理小說的心得,還是把結尾回歸到小說的過程吧!

(以下有小小爆雷)







美菜子和夫妻好友為了佈置假造英里子的命案現場,用了水彩當英里子的假血。這點我一直無法理解作者的想法,水彩實在不是好的假血代替品啊!水彩是種質地很稀薄的顏料,水稍微調多一點就稀得要死,也不能只調一點點水,這樣會有顏料的怪味。而且並木還上前去抱了屍體,劇中設定並木還是從事藝術工作的,真是畫蛇添足的設定,這樣照理說並木更早該發現水彩的存在吧?
唯一只能解釋說並木當時心煩意亂,已經沒有餘力注意其他可疑的事情。畢竟最後並木檢查現場還是發現了疑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o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